Channel Avatar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UCk92SZjdTkLo6uNj-MRJxWA@youtube.com

421K subscribers - no pronouns :c

組織心理學家 ‧ ​企業顧問及高階教練 ‧ 作家 ‧ 自媒體創作者;是一名想要打造多元共融(DEI) 社會,並正在進行中


Welcoem to posts!!

in the future - u will be able to do some more stuff here,,,!! like pat catgirl- i mean um yeah... for now u can only see others's posts :c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1 month ago

小孩問我:「你跟爸爸都不過 #情人節 喔?」

也不是刻意不過,只是結婚 20 年、又有三個小孩後,除了聖誕節、農曆年、中秋節、萬聖節、母親節、父親節這種全家歡慶的節日之外,還有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結婚周年,更不用說其他值得慶祝的日子,例如考上大學、考試 100 分等等…… 曾經在意的情人節,相較之下,好像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慶祝的了。

女兒問:「那以前呢?」

想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出賣一下老公,跟女兒說起了故事。



「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舊金山的一家廣告公司。我們媒體部門大部分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孩子。那一年的情人節,不知道為什麼,每個有伴的女生都收到了花。不管什麼時候走過櫃檯,都可以看到滿滿的花束,感覺好像有男朋友的人都會接到櫃檯的電話,通知幸運的她們去領花。

那時候,我跟爸爸交往五、六年了。原本也覺得情人節送花蠻俗氣的,但看著每個收到花後滿臉幸福的樣子,我開始越來越煩躁。總之,中午終於忍不住打電話給你爸,語氣陰陽怪氣地沒頭沒尾抱怨了一下。

下午,我終於接到櫃檯的電話,告訴我有人送花!滿心歡喜地拿回座位,打開卡片,卡片上寫著——

『I hope you are happy now.』」



說到這裡,女兒不可置信:「所以爸爸的意思是『真抱歉,希望你有比較開心』,還是生氣生氣的『吼,你滿意了嗎』這樣?」

對我來說,這兩個意思都很 不 OK 啊!好歹寫個 「Happy Valentine’s Day」之類的吧!?

---

每次用一個片段來分享我跟老公談戀愛的故事,我的小孩都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最後還會嫁給他們爸爸。但關係的維護,不能只從一個片段來看。

買花跟甜言蜜語從來不是他的強項,但理財、繳稅,還有讓一個不會開車的我在加州依然能夠四處自如,那都是他的付出。

至於我自己,作為一個女朋友/老婆,是否每個片段都合格,我自己也心知肚明。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但我們仍然值得被愛。既然如此,我們也要學習看到別人的不完美,並去愛那個不完美。

蜜雪兒與巴拉克·歐巴馬(Michelle & Barack Obama)的婚姻經常被視為理想的關係典範。然而,蜜雪兒在她的書《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The Light We Carry: Overcoming In Uncertain Times)中提到:「你不能只根據一兩年來評判婚姻。如果你結婚 10 年,有 5 年美好,那已經很棒了。如果你結婚 30 年,有 10 年是美好的,那你就做得很好。」

情人節只是一個節日,相處卻是一輩子的課題。

也許今天,我們可以超越「慶祝你有情人」,而更進一步去 #慶祝彼此的不同,並學習如何在這些不同中找到平衡,共同打造雙贏的關係。

喔對了,後來不定時會有花出現啦!不過現在就知道他是真的想到要買的,不是被逼的了😆

總之,祝福大家 #情人節快樂!❤️
最後,今年五月我的新書 #MBTI我和我的愛情說明書 即將出版,大家敬請期待!

#INTP的情人

1.2K - 17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3 months ago

今天頻道滿40萬人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尤其是有時候在外面碰到觀眾,聽到你們說「你的某某影片幫助了我很多」,那種感動與欣慰實在難以言喻。

最近連續停更兩個星期,真的覺得對大家很不好意思,所以今天特別想和大家說說原因,還有為什麼會附上這張面目猙獰的鋼管舞照片🤣

👉經營這個頻道以來,我學到了很多。
首先,是無心插柳的意外之喜。曾經創過業、做過一些工作,總是投入過度的努力,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經營 YouTube 並不是說沒有努力,但更多的是在 #過程 中享受到的快樂和滿足。最初對於頻道其實並沒有太多期待,只是疫情期間太多事停擺,想複習自己的學習,把適合應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學知識錄成影片分享給大家,也提醒自己。

因為沒有過多期待,也就沒有壓力。錄影的過程大多是開心的,尤其是當小孩都成了青少年,不再愛聽媽媽的長篇大論(「又是某心理學家說什麼嗎?」),同事面前講太多又像訓話。這個頻道讓我可以毫無壓力地講個不停,真的挺爽快。而大家的回饋,讓我更感覺自己在做一件 #有意義的事

👉其次,這是一個「#隨心所欲」的練習。
我的影片很少有提前的詳細規劃,通常是碰到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值得採訪的人,就即時把握。我幾乎不看後台數據,也不特別在意哪類影片受歡迎。我只錄我自己認為值得分享的內容。所以受歡迎的主題和冷門的主題,觀看數相差懸殊。有時候突發靈感就錄,妝容可能畫得很精緻,也可能幾乎素顏(有次錄影時還被角子哥說:「看你的影片可以感受到你的隨興」🤣)。

大家對這些小細節都非常包容,讓我發現自己以前可能太過糾結於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相比過去的死板,現在隨心所欲的方式反而也不錯。

👉最後,#放下計畫 也意味著 #放下限制
當我開始保持#開放心態,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就不斷出現。在過去幾年裡,我有機會認識許多令人敬佩的人,有些甚至是我曾在電視上仰慕已久的人。

作為 #ENTJ 的我,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曾經給自己設下的 #框架 和壓力其實有缺陷。回顧舊的 Facebook 動態,滿滿都是「說到做到」的照片。幾天前,好友寄了一張十年前的限時動態(如圖),照片中能看出我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動作,然後努力完成了它。

👉曾經,這是我的驕傲,但現在發現,那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過去如果想達成一個目標,我會對很多人說,因為我知道自己怕丟臉,所以會逼自己完成。這種方法曾是我激勵自己的利器,或者別人一句話,我就當成自己的挑戰。然而,有時候過度承諾卻無法履行時,我會更注重外界的期待,而忽略家人。

尤其進入中年、開始面對更年期,我發現這種做法有時會讓身體無法承受。經歷了幾次因為過度壓力而生病後,我開始明白,不需要等到生病才可以放鬆自己。與其逼著自己完成一切,「#可持續性」可能才是更適合、更健康的態度。

👉最近停更的原因
最近本業有許多工作坊與演講,加上女兒從國外放寒假回來,我也正專注於撰寫一本關於 #MBTI#愛情 的書。雖然還有許多議題想分享,但實在有點分身乏術。所以,與其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我決定停更兩週。

感謝你們的支持,未來我會用最好的狀態,認真準備內容,再採訪更多來自台灣及海外的優秀嘉賓,還有跟我認為的優質廠商合作。請大家敬請期待!

P.S. 關於照片,我第一眼看到想到的是「年輕真好!」但其實十年前我也已經41歲啦🤣 所以說,「#年輕」只是看跟誰比而已😆

1.4K - 32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4 months ago

我常常提到,MBTI 是改變我人生的重要工具之一,與其說是 MBTI 改變了我,不如說它引領我深入了 #榮格 理論的世界,幫助我看見了自己的盲點,並開啟了一段追求自我完整的深層探索之旅。

透過 MBTI 的評量結果,以及對榮格八大心智功能的深入了解,我逐漸發現自己 #ENTJ 主要的心智功能——外向思考(Extraverted Thinking)使我常被稱讚「執行力很強」,也總能完成別人無法達成的目標。這讓我不自覺地內化了「英雄」這個原型,成為英雄意味著我必須拯救他人,同時也不自覺地會去尋找那些需要被拯救的人,或者把周圍的人變成需要被拯救的角色。隨著這種模式的延續,我發現自己不斷發出「扛了太多責任」或「周圍的人不夠努力」等等地抱怨,其實這些都是我自我構建的劇本。我不僅創造了這個劇本,還選擇了演員來共同完成它。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開始運用對自己人格類型和原型的理解,慢慢打破自己為自己設定的限制,超越原有的類型。正如榮格所說的:「當你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無意識,它將會主導你的人生,變成你口中的 #命運。」(“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諷刺的是,要擺脫生活中的不舒適感,首先必須直面自己的陰影,深入無意識裡,而這個過程比原先設想的更困難、更難以察覺。但是一旦突破,你將發現自己擁有超乎想像的力量——一種重寫人生劇本的力量。

榮格這位傳奇心理學家至今仍然受到心理學界和科學界的高度推崇,他的理論在修行界也引發了廣泛共鳴。他的核心概念,如「#陰影」(Shadow)、「#無意識」(U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s),啟發了無數人進行更深層的內在探索。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從榮格的理論中獲益匪淺,但他的著作晦澀難懂,確實需要專業指導。

幸運的是,我們的國民心理醫師,同時也是榮格理論專家的鄧惠文醫師,正開設了一門深入解讀榮格心理學的課程!她將引導我們探索榮格心理學的魅力,並教會我們如何將其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透過九大榮格心理學的重要概念,開啟屬於自己的「完整自我」實踐之旅。這不僅僅是理論,它將幫助你實際改變人生,達到真正的內在成長。

成長的道路並非直線,而是如螺旋般循環上升。如果你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探索那些未曾發掘的內在潛力,甚至想要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命運」,那麼鄧醫師的這堂課程將是一次你不容錯過的旅程!

#鄧惠文【日常生活的榮格心理學|開啟生命潛能 X 活出完整人生】
即日起~12/26 #限時低於 59 折💰現省 $4,500 起,越早買越划算!
結帳輸入專屬折扣碼「SHERRYJG350」即可再折 350 元!
🔎課程詳細介紹: bit.ly/4hXm4HK

✨課程五大特色 ✨
#全台唯一|最完整解析 #榮格心理學九大概念 的線上課程
#深入淺出|透過具體案例,把榮格心理學概念轉譯為日常語言
#了解自我|理解潛意識如何影響你的行為,覺察那些身不由己的問題根源
#檢視自我|檢視是否 #活出生命藍圖的7大指標
#活出自我|帶你辨識 > 跳脫 > 改寫不滿意的 #人生劇本,實現完整自我

571 - 3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5 months ago

我常常用穿束腹褲來比喻我們如何帶著「人設」與外界溝通。也許男性朋友比較少有這樣的經驗,女生會希望小腹看起來平坦,會穿上一件非常緊的衣服,剛開始一定非常不舒服,但一旦身體習慣了,不舒服的感覺好像就消失了,直到回到家脫下這件束腹褲,才發現剛剛的自己多麼不舒服。

在訪問陳永儀博士的過程中,我把「壓力」比喻成束腹褲,表示在適當的時候穿上束腹褲,但不能穿太久,回家後要儘快脫下來。陳永儀老師大笑說:「這個比喻很貼切,不過,脫下來還是一坨肥肉,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把肥肉轉化成肌肉,把核心練起來。」這句話,讓我深感震撼、反思良久。

然而,我們其實不一定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但也許是沒有適合自己的方法,又或是實踐起來感到吃力,所以往往就選擇了最簡單快速的治標不治本的選項。

現代人面對壓力的反應似乎相當兩極。有些人時時刻刻都感到自己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而有些人則與壓力沒有太多的連結,甚至覺得「不應該」有壓力,比如 「我現在正在做我熱愛的工作,怎麼會有壓力呢?」、「我現在已經退休了,哪有什麼壓力?」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總認為自己抗壓性很強,或對壓力無感。直到中年後身體頻頻出狀況,才正視了可能一直有壓力的存在,只是自己長期以來對它的敏感度已經降低了。這就像是束腹褲一穿就穿了幾十年,雖然感受不到壓力,但內在器官卻長期受到了壓迫,不可能沒有影響的。

其實,正如陳永儀博士所說,壓力並非壞事。事實上,壓力荷爾蒙就是我們早晨能夠起床的一大功臣。然而就像之前分享過「光譜」的概念,任何事物若是太偏向光譜的兩端都不好,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們必須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承受了過多的壓力,也必須知道如何卸下壓力,恢復自己舒適的狀態。這樣,我們才不會像一條橡皮筋被拉得太緊,最終失去彈性,甚至斷裂。

現代人拿掉面具,或者是人設卸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需要更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內在狀態,非常推薦陳永儀博士這次設計的這一堂線上課程 #心理系統升級課

─── 線上課程六大特色 ───
✅ 提升覺察與認知調節能力,增進內在的自我成長
✅ 步驟式拆解情緒事件,掌握應對情緒的因應策略
✅ 消除長期壓力隱性威脅,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 鍛鍊應對困難的心理韌性,提升彈性與挫折容忍力
✅ 真實案例引導思考,帶你練習將方法實踐在生活中
✅ 5 小時線上課程內容,無限次觀看學習

【陳永儀的心理系統升級課】
即日起~12/8,早鳥預購期間低於5折
👉輸入專屬優惠碼「sherry」可以再折 $350 元!
👉課程介紹:bit.ly/4hCchXk

344 - 1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5 months ago

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知的內向看的是行為表現,比如這個人害羞、不喜社交;而MBTI看的是心理運作機制,比如內向傾向的人比較需要思考完所有資訊之後才做出表達、比較需要透過獨處充電等。但他們同樣都需要更多時間釐清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再加上與人互動較會消耗他們的能量,更何況是在職場這樣可能高壓的環境下。

記得剛回台灣時,我在職場上觀察到一個對我來說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開完會後,有人會發表一些我認為應該在會議上就能提出的意見

比如「唉,老闆剛剛那樣說,真的不了解第一線的現況啊!」我心想,既然有想法,為什麼不在會議上直接說呢?在台灣工作幾年後,我慢慢理解,有時候向上提出意見,可能會被視為「挑戰權威」。學了 MBTI 之後,我更明白這樣的情境對內向型的人來說尤其困難。

然而,如果不主動表達意見,是否就會一直處於被動、消極的狀態?那麼,內向的人該如何又做最舒服的自己、又讓自己被看見,並發揮影響力呢?

第一次採訪瀞仁時,我被她的靦腆和內向嚇到了!原因是,許多內向的朋友,經過社會化或是職場上的歷練,大多會表現出較符合社會期待的外向模樣,雖然我知道她的書《安靜是種超能力》風靡全球,被翻譯成七種語言,也了解她經歷非凡(目前管理全球 23 個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團隊),然而,在聊天時她透露出:「我覺得外面的世界好可怕!」那一刻我才發現,哇!她真的比我想像中還害羞!我看見的是,INFJ的瀞仁並沒有刻意包裝她的內向,或調整自己的行為,原汁原味的呈現自己,用最自在的方式來發光、展現力量。

上次訪談結束後,每當我看到內向的朋友在我的頻道留言,描述他們在職場上的困境時,我總會想,瀞仁應該來開堂課,跟大家分享她身為內向者的職場修練心法,因為做為作為一個極為外向的主管,我也希望更知道如何帶領我內向傾向的下屬發揮潛力!
瀞仁強調,年輕時她當然也試圖模仿那些外向的成功人士,比如參加更多社交活動、積極表達,但到了三十歲,卻發現每天戴著面具著實讓人疲憊。三十歲以後,她決定摘下外向的面具,用最自在的方式來表現自己,找到達成目標的方法。

如今,瀞仁將多年來累積的成功與失敗經驗系統化,整理出一套適合內向者的方法,幫助他們在職場上找到方向並成就事業,將她的「武功祕笈」分享給大家。

就像有一個內向的大姊姊,她也深刻體會過你所有困惑、無助,但她走過來了!現在,她會在一旁相當溫柔地陪伴你;在職場上,她會帶你步步拆解職涯的各個面向,從性格出發,陪你找到專屬優勢,破除內耗不自信。

帶你「找到合適工作」、練習「職場溝通」、「準確表達」、「自我行銷」;最後,一直到「向上管理」、「爭取晉升」皆會逐步引導,讓安靜內斂的你,找到核心競爭力、不再吃虧。

生活上,課程會透過25天日記陪伴,透過思考策略與日記書寫,陪你一起辨識內向者過往常見的不自信盲點,長出自我認同、穩定內在的力量!

-
《25 堂職涯療心練習|突破自我設限、喚醒職場優勢》
꒰ 一堂全然順應你性格特質,培養內向優勢的職涯療心課 ꒱

📍喚醒專屬優勢,成就最好的自己:無需刻意「改善」內向,順應性格療癒內耗、挖掘潛在優勢!

📍內向者的職場必修課:系統性歸納多元職涯情境&應對方針。安靜內斂不再吃虧,內向的你也能成為職場佼佼者!

📍25天看見成長軌跡:日記跟練,培養內在穩定的能量管理術 #換位思考模板 #認知覆盤 #天賦探索

📍最溫暖的專屬教練:引領數十萬內向者看見自我價值的國際社群領袖,彙整成功經驗,伴你長出堅定自信,減少彎路碰壁。

⚛︎ ​ ꒰ ​ #25堂職涯療心練習 ꒱ ​ ⚛︎
突破自我設限,喚醒職場優勢🫶
👉10/24 (四) - ​ 12/8(日) 限時預購低於45折
👉結帳輸入「雪力專屬350」再折350元
🔎課程介紹:bit.ly/3AamOsc

321 - 0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5 months ago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 #沖繩 旅遊,激起了許多內心的感受。

好友跟我說,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沖繩也是空手道的發源地。聽到這句話,我像是被雷打到一樣,突然想到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電影之一《The Karate Kid Part II》(翻譯:小子難纏2),而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正好就是沖繩!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系列電影其實探討了許多空手道精神,還有種族對立等議題。

但當時的我還小,心思全放在愛情故事上:Daniel跟隨他的空手道師傅Miyagi回到故鄉沖繩,並愛上了當地的一位美女Kumiko,展開了一段跨文化、跨種族的戀情。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波多黎各裔的Daniel第一次看到Kumiko進行茶道儀式時,她那美麗且優雅的姿態深深打動了他。那一刻,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我告訴自己,我也想成為那樣優雅、有氣質的女性。

時光飛逝,我的孩子們現在也到了我當初看這部電影的年紀。然而,我對於成為那般 #溫柔女性 的嚮往早已被拋諸腦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份對溫柔外在的渴望,已經轉變成用 #堅強氣勢 來凸顯自己存在的習慣。到了中年,當我再次反思自己的內心時,才猛然想起,曾經也渴望過被人看到那溫柔的一面。

這次旅行是和一群事業有成的女性朋友一起。我們選擇了飛行僅需一小時的沖繩。雖然旅程不長,地理位置也很近,但畢竟是出國,遠離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圈。我們可以放下職場上的堅強與領導者的角色,放下作為母親對孩子的關注與擔憂,盡情擁抱那不常表現出來的內在女孩,擁抱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少女情懷。
-
這次我們入住的旅館,是位於國際通中心最氣派的Hotel Collective。由於旅館的董事正好是我的好友,所以,對於這間旅館成功背後的艱辛,我也是知道的。當初大家「以為」飯店蓋在這麼便利的市中心,再加上完善的設施,生意自然會好,但誰也沒想到,就在開幕後一個星期,新冠疫情就爆發了。他們面臨困難的選擇:裁掉200名員工 VS. 繼續燒錢撐下去。

最終,他們選擇與員工們共度難關,繼續堅持。因為這個決定,員工們深深感激,並開始積極提出各種創新的點子。他們主動回饋社區,將飯店的宴會廳開放成為社區接種疫苗的場所,還為當地學生提供了便當。這些舉措不僅讓他們自己,更讓社區意識到,這並不是一間只想賺錢的外資公司,而是一家真正想要為社區做出貢獻的企業。他們原以為可以快速取得成功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但透過這些挫折與考驗,反而迎來了更好的結果。

人生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時候你想像跟實際發生的往往不一樣,誰會知道飯店一開張就碰到新冠疫情、自己都沒預料到,40歲的我,會經歷人生大轉彎,重新拿起課本學習MBTI。

知名喜劇演員卓別林說: 近看人生是一齣悲劇,遠觀人生則成了喜劇。這些過去的經歷,在當下看似都不怎麼美好,而且讓人感受不舒服,但遠看這些經歷往往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或許,真的只有經歷過人生的起伏與追尋,那些我們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發現並非真正的自己。然後,我們學會慢慢放下,或許你會發現一個與自己原本期待不同,但更加令人驚艷的自我!

感謝陪伴在身邊的好友,感謝在家乖乖待著的老公和孩子,感謝沖繩,感謝Hotel Collective,讓我在這裡又往 #自我個體化 的過程邁進了一步!

如果有人想找個地方轉換心情、重新看待事情,也許你也可以來沖繩走走!

#沖繩
#HotelCollective

683 - 9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6 months ago

我對大多數的運動都沒有太多興趣,除了跳舞之外。之前參加過團體課,由於大部分學員年紀都較輕,再加上自己的勝負心,有時候會過度用力、跳到抽筋,或是回家後才發現體力透支,變得難以長期持續。

「如果有一群年齡相近的人一起學跳舞就好了。」和朋友聚會常這麼聊到。終於,大約在一年前,一位好友(不意外是 #ENFJ)把我們這群平均年齡50+、又是各行各業的忙碌主管聚在一起,安排了場地、老師,搞定大家超難協調的時間,讓這一切成為現實。於是,我們的 #不良少婦團 就這樣開始了。(感謝不良大叔校長提供的團名靈感🤣)

從那時起,我們每週都一起跳舞。好友們一起聊天、歡笑、運動。跳團體舞不僅挑戰了我們的律動與肢體協調,走位也鍛煉了我們的記憶力。

最近在 Instagram 上看到一位跳舞博士 Dr. Peter Lovatt (AKA Dr Dance),他是位心理學家和前職業舞者,專注於研究舞蹈和運動如何影響人類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他發現跳舞能夠有效增進情緒健康、提升自我意識與自信心、促進社交連結(例如建立社群歸屬感)、減少身心壓力,還能提高記憶力,並防止認知退化。

我完全認同這些研究,特別是我們還設定了 #成果發表 的時間。為了這個發表,我們大家都努力準備,互相提醒動作,還特地買了服裝搭配……雖然離偶像的水準差得很遠,也可能在別人眼中是 #瞎忙,但對平均年齡 50+ 又是高壓職業的「少婦」們來說,這完全是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成就。

我想鼓勵大家勇敢去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身心靈練習。別害怕丟臉或不完美,因為我相信,無論什麼年齡,#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物,都會是無價的快樂💃✨

#成發影片請移駕
IG:www.instagram.com/sherrys_notes/
FB:www.facebook.com/sherrysnotes.fb

#不良少婦 #SuperLady

1.4K - 22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6 months ago

兩張照片都是素顏,第一張是現在,第二張是之前。好喜歡這樣低調又自然的提升狀態。

眼睛是靈魂之窗,尤其在疫情後,許多人出門依然習慣戴口罩,讓眼睛成為我們與他人連結的起點。由於我的近視不深,剛好抵消了老花,因此有時懶得戴眼鏡,導致看遠處時會眯眼。此外,我天生眼睛畏光,不戴太陽眼鏡時也會眯眼。可能因為過度使用眼部周圍的肌肉,結果眼睛周圍的肌膚比臉部其他地方老化得更快。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碧眼",其實就是鳳凰電波系列中專門針對眼周的一項提升方式,因為它的探頭非常迷你,可以更精準刺激我眼周肌膚的膠原蛋白再生和重組,像是眼窩和眼皮那些細紋、浮腫,還有讓我們顯得疲憊的眼袋等等。其實剛做完並沒有太大的感受,但慢慢地,每天照鏡子的時候,會發眼睛感覺比較有神,即使不上妝,也沒有以前的那種憔悴感。

我覺得這就是碧眼的神奇之處,它不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是讓你看起來像是最好的自己,精神更飽滿。對於和我一樣希望『保有現在的自己,但更好』的人來說,這真的是很棒的選擇。

當然,選擇好的診所和醫生很重要。芮態診所的醫師團隊都是整型外科、皮膚科的專科醫師,幫我施作的謝承翰醫師對於臉部構造的了解和審美觀也非常符合我的想法,不會一味地推銷不需要的項目,只專注於讓你變得更好、更自然。整個過程都讓我感到很安心,感覺自己被很用心地照顧。

大家如果對『碧眼』這個項目有興趣,想要優化眼周的狀態,可以去芮態診所做諮詢。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變美吧💕

✨ 芮態診所 @returnclinic
🔗 lihi.cc/WdRTu

#鳳凰電波 #謝承翰醫師 #芮態診所 #台北醫美 #台中醫美 #芮態大安旗艦

327 - 8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Posted 6 months ago

在公司工作的你、在KTV的你、在家耍廢的你,雖然都是你,但行為都會因應環境而有不同。所以,我們又怎麼能根據一個人的某次行為,就為他的MBTI下定論呢?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

「他那次在KTV那麼瘋,他絕對是個E人!」

「她上次開會問這麼多細節,她一定是S人!」

「上次他在學校跟人吵架居然哭了,他一定是F 人!」

「她居然把時間規劃的這麼清楚,她怎麼可能是P人!」

這就相當於拍了某人的一個快照 (snapshot),然後就說這個人一直都像那個樣子!快照只是個指示,是單維度的。但人不是這樣的。你也不希望別人這樣對待你,所以在給別人貼標籤時一定要謹慎。

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 曾指出行為是一個人與外在環境的函數。所以當你在看一個人的性格時,也想一下當時的人與環境是否是讓他舒服的。

MBTI 是讓我們可以多了解人與身俱來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這對我們理解自己跟理解他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他並不應該用來框架與定義自己或別人。 想要瞭解更多, 歡迎參考我在知識衛星開設的🔎MBTI全方位應用說明書🤣

附上一張我昨天精心打扮主持時,朋友幫我拍的快照,希望這不是大家永遠記得的我的模樣。

#人的行為是流動的
#mbti

首堂引入MBTI官方評量+完整流程引導的線上課:雪力 X 知識衛星【MBTI 全方位應用說明書】
hi.sat.cool/YucvPcy8Nk

938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