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播良對著古埃及的羅賽塔碑冥思苦想;當考古學家對著古巴比倫的泥板文字目瞪口呆;當人們只能從遺跡中感受古印度哈拉巴文化的餘溫;當科學家們猜測凱撒大帝的遠征軍焚毀的繆思博物院中有怎樣震爍古今的科學成就;當學者們讀到《對話錄》中記載的葬身海底的亞特蘭蒂斯文明;我們不能不想起中國這個傳承了5000年古老文明的輝煌國度。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與人種和土地這些物質要素同樣重要的精神要素。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發展史。文化的摧毀,意味著一個民族的消亡。人類歷史上一些創造出輝煌歷史的古老民族,也許他們的民族卻隨其傳統文化的消失而灰飛煙滅。
「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神農嚐百草」、「倉頡造字」,奠定了神傳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 化的血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設館授徒,把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傳與社會。公元一世紀,「慈悲普度」的釋教佛法東傳, 中華文化變得更為博大精深。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使盛唐時期達到舉世矚目的輝煌。
「天人合一」代表著我們祖先的宇宙觀;「善惡有 報」是社會的常識;「己所不慾,勿施於人」,是為人的起碼美德;「忠孝節義」是人生於世的標準;「仁義禮智信」成為規範人和社會的道德基礎。